比如縣醫療集團的醫護人員為小學生檢查身體。 邢福義攝
6月24日,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人民醫院轉來一位急腹癥病人。他是比如縣白嘎寺的僧人強久,今年70歲,經診斷為急性闌尾炎。由于送來時延誤了病情,腹腔感染,必須馬上實施手術。
如果是一年前,強久老人除了轉院,沒有其他辦法。當時,比如縣人民醫院轉診率高達90%。而這次,強久沒有轉院,醫院當晚就為他實施了手術,老人終于轉危為安。
近年來,在脫貧攻堅過程中,比如縣緊緊抓住老百姓極為關心的醫療問題,重金投入,筑巢引鳳,打造藏北醫療副中心,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農牧民。
沒有健康,老百姓的幸福感從何而來?
那曲市委常委、比如縣委書記陳剛,最早發現比如縣的醫療難題,是在他2013年剛履新縣委書記之時。陳剛血糖偏高,有一次,他想去縣人民醫院查一下血糖,卻被告知做不了。
后來,他才知道,作為比如縣醫療權威的縣人民醫院,檢驗科只能做血常規、大便、尿三大常規檢查。檢驗科只有一名醫生,他一休假,就連三大常規檢查也做不了。
了解到這一情況,陳剛的心情十分沉重。全縣7.6萬名干部群眾,就醫要跑到260公里外的那曲、590公里外的拉薩,幸福感從何而來?
“健康指數體現幸福指數。醫療問題關系到民眾的幸福感,關系到大家對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。”陳剛說,比如縣委、縣政府決心下大力氣補齊醫療方面的短板。
2016年,浙江省寧波市衛計委援藏干部劉琳到崗后,陳剛找到他,希望他能為比如縣的醫療衛生改革出謀劃策。
麻醉醫生出身的劉琳,曾在寧波當過5年三甲醫院副院長,援藏前在寧波市衛計委工作過4年,對于醫療衛生管理頗有心得。懷著為高原人民服務的一腔熱血,他接下了這個任務。
劉琳帶領團隊對全縣的醫療資源進行了全面摸底調研,情況令他震驚:9個鄉鎮衛生院,最好的醫療設備是霧化吸入器,而且病房又窄又小,條件臟亂。
除了硬件條件差,更讓人頭痛的是醫療人才短缺。劉琳曾在縣人民醫院的倉庫里找出價值500多萬元的醫療設備,大多是內地援助的,但是因為沒人會用,設備只能塵封在倉庫里。
經過大量調研、座談和論證,2017年5月,劉琳起草了一份包括40多項內容的《比如縣關于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》,并在縣委常委會上獲得全票通過。
當天,比如縣委常委會決定,由陳剛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,同時任命劉琳為縣衛計委主任、醫療集團院長。此后,比如縣醫改工作迅速啟動。
整合資源、集約運行,加快醫改步伐
比如縣人民醫院的門口,掛著3塊牌子:比如縣人民醫院、比如縣醫療集團、比如縣與西藏阜康醫院醫療聯合體。它們代表了比如縣醫改的主要方向:整合資源、集約運行。
在比如縣新城,有一座占地2.5萬平方米的藏式風格大院,縣人民醫院、藏醫院、疾控中心、婦幼保健中心、體檢中心、傳染病中心、消毒洗滌中心等醫療部門在這里集中辦公。過去,它們分屬于5家單位,有5套管理班子,如今,它們都歸屬于比如縣醫療集團,由一套管理班子進行管理。
除集團本部統一運營外,9家鄉鎮衛生院,加上城中心設置的城區衛生服務中心,全部合并到縣醫療集團統一運行、統一管理,分成4個片區來運行。
經過整合以后,集團統一承擔了后勤、人事、行政方面的管理工作,在設備、醫療、藥品采購等諸多方面實現了資源統籌和共享。
“西藏地廣人稀、人才缺乏,各種資源的調撥、使用相對困難。整合資源、集約運行,是適應西藏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制度安排。”劉琳說。
增加投入,激發醫療資源活力
6月29日,8歲的小患者普布郎加躺在嶄新的磁共振儀器上。畢業于焦作醫學院醫學影像專業的德慶普尺,為他進行了詳細的磁共振檢查。
過去,如果要做磁共振檢查,必須到590公里外的拉薩去。比如縣人民醫院投入500萬元,購置了那曲市第一臺磁共振檢查設備后,需要做磁共振檢查的患者再也不用跑遠路了。
投資近億元建設的醫用制氧站、千級層流凈化手術室,核磁共振、彩超、高壓氧倉等價值2500萬元先進醫療設備的引進,極大地提升了比如縣醫療集團的醫療水平。
硬件水平上來了,專業技術人員不夠怎么辦?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怎么辦?
要實現徹底的醫改,就不能有掣肘。比如縣委、縣政府決定,將人、財、物權力全部下放給縣醫療集團,全面、充分地激發全縣醫療資源的活力。醫改頭兩年,縣財政每年還撥3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人才引進。
6月29日,一名在湖北省中醫院工作了9年、具有中級職稱的骨干護士,到比如縣人民醫院辦理了入職手續。她高興地說:“在內地,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醫護人員,但在這里,我可以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。”
醫改一年時間,比如縣醫療集團通過獨立招聘,招錄60余人,其中7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,大量以前無法開展的醫療業務開展起來。縣醫療集團還積極通過培訓、績效獎勵等方式,充分發揮工作人員的積極性。
“以前吃‘大鍋飯’,干好干壞一個樣。一名醫生一個月做10臺手術工資是8000元,一臺手術不做也是8000元。這樣,大家就喪失了工作積極性。”比如縣醫療集團副院長、比如縣人民醫院院長達瓦加才說,實行醫改后,縣醫療集團按工作量核發績效獎金,不僅提高了年薪,還設置了下鄉、值班等專項補貼,對職稱晉升與獲得專業技術資格證者實施重獎。
達瓦加才發現,在新的分配機制激勵下,醫生們愛看書了,遇到問題有了鉆研的積極性。“剛開始提出醫改的時候,很多人有疑問、擔心,因為過去從來沒有這么做過。集團整體運營一段時間以后,大家對醫改的認識越來越清晰,對這個模式很認可。”達瓦加才說。
精研特色,打造藏北醫療副中心
那曲市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,高寒缺氧,素有“遠在阿里,苦在那曲”之說。
過去,那曲醫療條件十分有限,很多老百姓有病不治,尤其是一些慢性病,拖到嚴重了再去就醫,卻發現為時已晚。為了提高老百姓的就醫意識,比如縣醫療集團成立了下鄉體檢工作隊,定期為全縣農牧民體檢,3年完成一次全民體檢。
體檢查出問題的患者,可以到比如縣醫療集團進一步檢查和治療;如果有當地醫院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,縣醫療集團會預約合作醫院專家團隊,到比如縣來為患者診療、實施手術,避免老百姓多跑腿。
與比如縣醫療集團合作的西藏阜康醫院,是西藏的民營醫院。為解決私立醫院看病貴的問題,縣醫療集團與西藏阜康醫院簽訂了協議,對一般常見病設套餐價,單病種價格不能高于自治區人民醫院的價格。
對于比如縣醫療集團的未來,陳剛有一個美好的設想:比如縣地理位置優越,那曲人口主要聚集在比如縣周邊。“我們希望打造藏北醫療副中心,輻射25萬至35萬人口,讓比如縣優勢醫療資源惠及更多雪域高原農牧民。”